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0/12六年级周记:我的课外阅读生活
- 10/12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
- 10/11涵予朗诵《我的乡愁》|| 作者:碑林路人
- 10/11那个吹箫的男人
- 10/11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择文章括号内正确的词。
一直生活在一个________ (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来________(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20世纪的________(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是指________
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新社会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先到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答案】(1)依赖
;寄托
;成就
(2)B
(3)C
【解析】【分析】(1)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依靠: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依赖:倚靠。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托付:委托;交付。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成就:取得的成绩;业绩。根据句子的意思①“一直生活在一个自然的农耕的社会。”横线上应填:依靠。②“来自己的美好愿望。”横线上应填:寄托。③“20世纪的,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横线上应填:成就。(2)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能力。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是指B。(3)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能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C.
【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2)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能力。(3)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能力。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
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接
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宋朝进士彭几谨谒!”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这有什么可笑的?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
(选自《中国趣味寓言故事3》,译林出版社)(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 谨谒:谨慎、小心地拜见。
C. 光火:恼火,发怒。
D. 怪相: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2)“这有什么可笑的?”这是一个__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B
(2)反问;非常生气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4)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然后再判断。
文章来源:《课外语文》 网址: http://www.kwywzzs.cn/zonghexinwen/2020/1012/564.html
上一篇:涵予朗诵《我的乡愁》|| 作者:碑林路人
下一篇:六年级周记:我的课外阅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