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6/23创意科普核知识 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
- 06/22创意科普核知识 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
- 06/20创意科普核知识 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
- 06/20英媒:中国将出台课外辅导新规,缓解“鸡娃”
- 06/20人设又崩了?张哲瀚称“课余时间”看书,粉丝
我国涉外旅游舆论生态构建中外语的应用模式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成为我国境内旅游产业发展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各种类型的旅游企业都在寻求与国际接轨,期望成为我国在全球化视野下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窗口。在此前提下,外语具有旅游营销手段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功能,其介入我国旅游产业“国际化”是必然的,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各地积极开发和扩展特色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目的是不断提升自身在旅游场域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影响力。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外化涉及两个层次,一个是面向境内旅游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助力其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和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另一个则通过旅游产业将我国文化与文明推向国外,提高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进而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这里,外语成为将我国文化“外化”为能够为世界理解和接受的桥梁,也是境内旅游者了解外国文化的基本工具,是调节与综合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的融合剂。另一方面,旅游舆情的调研与监测一直是旅游产业营销与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决策要素,为提高旅游吸引力,保障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景区开发者及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对旅游舆情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并形成了一定的舆情治理经验。但是,这些治理经验一般只针对国内旅游,对外延更广泛,涉及舆论方向更多元的涉外旅游而言并不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而且,单纯以国内旅游产业的既往经验为主,已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产业经济的融合性和开放性格局,尤其是在区域旅游文化语言壁垒的阻隔之下,对于涉外旅游的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视不够,束缚着我国涉外旅游的深化发展。因此,针对我国涉外旅游中的文化语言壁垒问题,以对外语的融合应用实现对外宣传话语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舆论生态建构,成为我国涉外旅游产业能够接轨国际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支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构建新时代涉外旅游舆论生态的意义
舆论生态并不是旅游业的专有名词,社会各产业都有其专属的舆论生态系统。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以及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使得更具体、更复杂的社情民意在网络上得以凸显,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舆情资源。舆论的互动效应伴随其传播渠道与方式的多样化而得到不断升级,良性的产业舆论生态需要一定的治理手段和过程,才能与产业要素、产业环境和产业形态之间达到有效的平衡。因此,对面向世界的涉外旅游来说,构建具有新时代内涵和全球化意义的涉外旅游舆论生态系统,不仅是现代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要素,也是开创涉外旅游产业新局面,营造更利于涉外旅游产业和谐稳定舆论环境的基本前提。另外,我国已经迎来经济、科技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各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过快的发展和更为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必然给产业带来一定的问题。旅游产业即是如此,网络为其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更多元的宣传渠道,但也带来了更复杂的舆论形势,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舆情事件,有可能会破坏旅游目的地多年发展所积累的口碑和营造的形象。因此,符合当下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者需求的新时代内涵,是涉外旅游产业建立良性舆论生态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涉外旅游包含双重含义,一是指我国境内公民的出境旅游活动,二是指外国公民进入我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在当代,无论是出境抑或是入境旅游活动,其舆情资源都以旅游者在网络媒体上针对涉外旅游的舆论,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针对我国旅游产业和旅游者的舆论为基础。在以往的涉外旅游舆情中,出现了我国旅游者“不文明”,“扫货”和中国景区“脏乱”等带有偏见的片面性舆论,甚至有极端的夸大、歪曲中国旅游者和我国境内景区的信息大肆散布。这不仅削减了我国境内旅游者出国旅游的热情,影响了各旅游景区的目的地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整体国际形象,也不利于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与沟通。因此,关于涉外旅游的舆情治理不仅要针对这些负面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更重要的是对涉外旅游舆论的正确引导。以引导为目的便不能只是以缓解的态度平复眼前发生的舆情,而应当建立起良性的舆论生态系统。“涉外旅游舆情的消解并不是以舆论平复的快慢决定处置的成果,而是最终让公众形成客观的、不偏颇的、理性的认知。”[1]这样,当类似的负面舆情再次出现时,社会大众会随着舆论生态系统的引导对舆情的发展产生更加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以个人经验作为舆情判断的标准,或者有意利用舆情来实现个人的利益。
文章来源:《课外语文》 网址: http://www.kwywzzs.cn/qikandaodu/2021/0623/1028.html
上一篇:围堤道中学开展班班唱活动
下一篇:乡村外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